(资料图)
“博物馆、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”是今年的“5.18”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。博物馆日当天,工作人员早早挂起了宣传横幅,迎接参观游客的到来。
看展览,探奥秘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馆长开讲 纸币千年上午10点30分,“馆长开讲”活动在《中国货币通史陈列》展厅准时开始。这次活动通过博物馆官方微博、抖音账号在专属直播间同时进行网络直播,周卫荣馆长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。周馆长以铸钱工艺为主题,带领大家开始参观。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发展史,我国古代钱币铸造历经了从范铸、叠铸到翻砂的工艺演进,始终保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。特别是翻砂工艺,代表了中国传统铸造业一次革命性的技术飞跃,影响深远,持续至今。
随后,周馆长切入正题,为大家讲述纸币千年的历程。他带领观众来到宋元货币展区,以展柜内陈列的金代纸币铜印版、元代纸币等为重点,详细解读了纸币的诞生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。诞生于北宋成都的交子,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,是中国古代又一项伟大发明。千百年来,纸币的发明和使用,在促进世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发展,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现场的观众们跟随馆长专业、生动的讲解,仔细观赏一件件珍贵的文物,沉浸在货币历史的长河中,期间不时有观众提出问题和见解,馆长也都一一给予回应。此次直播,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达3100余人,微博直播间更是高达10.8万人次,充分展现出中国钱币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。
从翻砂铸钱看科技传承上午10点,展厅一层的演示台前就围满了等待的游客,翻砂铸钱工艺演示即将开始。翻砂铸钱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发明。翻砂铸钱工艺复杂,历史久远,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,其影响非常深远,翻砂工艺一直传承至今并且仍在使用,当代工业生产的诸多流程中还必须使用翻砂工艺。我馆资深讲解员马静为大家详细演示了翻砂铸钱的全过程,从准备母钱、平板和型砂开始,经过砂箱填砂,放置母钱,撒细灰,翻制套箱,最终才能合箱用于浇铸。为了能让观众直观地了解翻砂铸钱过程,工作人员提前数天就为演示做了各项准备。在演示过程中,讲解员熟练的操作和细致专业的讲解,展现了科技传承的魅力,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誉。
除了这些精彩的专项活动, “ 5.18 ”当日,展厅内我们还组织了红色金融主题党日,志愿讲解,集币盖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。线上,我们继续开展藏品线上交流鉴赏活动,利用网络平台为泉友们鉴赏和辨识个人钱币藏品。让我们留存美好记忆,期待明年再见!!